2021年,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世界癌癥日”的活動主題為“關愛患者,共同抗癌(I am and I will)”。 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為了應對近些年全球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急劇上升,2000年在巴黎召開了一個世界腫瘤高峰會議,在這個會議上討論了目前全世界癌癥發(fā)病現(xiàn)狀,認為呼吁建立腫瘤科研的國際性合作,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腫瘤的預防、治療,使全世界的癌癥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醫(yī)護服務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心。并且在這次峰會上簽署了“巴黎抗癌憲章”,這個憲章中規(guī)定每年的2月4日為“世界癌癥日”,要在全世界范圍內同步開展腫瘤防治的宣傳,包括科普宣傳、康復宣傳等工作,旨在倡導新的方法促進各組織間的合作,加快癌癥研究、預防及治療等領域的進展,為人類造福。 國際抗癌聯(lián)盟是全球最重要的一個腫瘤防控權威組織,它于1933年成立,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覆蓋109個國家和地區(qū),該組織擁有346個會員單位,中國抗癌協(xié)會作為國際抗癌聯(lián)盟的會員單位之一,自2009年開始在中國舉辦世界癌癥日活動。十幾年來,在各專業(yè)委員會、省市抗癌協(xié)會和團體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每年的活動都引起了我國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癌癥對于大眾來說,仍然是讓人感到恐懼的疾病。幾乎每個人都和癌癥有交集,幸運的你或許并未親身經歷,但你的親戚朋友可能曾經遭遇。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1/3惡性腫瘤可預防,1/3可治療,1/3可治愈,預防癌癥的主動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里。 近期,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聯(lián)合美國癌癥研究所公布發(fā)布了:關于生活方式和癌癥預防專業(yè)報告,并給出了適合每個人的10大防癌生活方式! 每個人都適用,快讓身邊的每個人都知道吧! 建議一:保持健康的體重 多項研究表明:肥胖是導致許多癌癥的原因。在過去十年中,肥胖與癌癥相關的證據(jù)在不斷加強,肥胖竟然可以導致以下14種不同的惡性腫瘤!包括:甲狀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等。 那一個人的健康體重是多少?最簡單常用的指標就是體質指數(shù)(BMI),它的計算采用體重(按公斤算)除以身高(按米算)的平方(kg/m2),我國人群的標準BMI范圍是在18.5-24之間,24-28之間為超重,超過28則為肥胖。從防癌的角度上來看,報告推薦體重在標準范圍之內盡量瘦。因為對某些類型的腫瘤而言,即使在所謂的“健康范圍”之內,發(fā)生腫瘤的風險也隨著體脂的升高而升高。整個成年期避免體重增加(以體重或腰圍來衡量)。WHO建議對于亞洲人群,男性腰圍應<90cm,女性腰圍應<80cm。 建議二:增加運動,別總坐著 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每個成年人每天積極鍛煉,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鍛煉或者至少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請注意這是一個最低標準,如要達到預防腫瘤的目的,運動量和效果是呈正比的,如果需要對體重控制有顯著的作用,那每天需要達到45-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指的是讓你的心率提高到最大心率的60%-75%左右的運動。而計算一個人的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年齡”這么一個簡單的公式來大致估算。 建議三:保證攝入食物多樣 民以食為天,到底吃什么才能降低癌癥風險?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類是你的首選。那什么是全谷物呢?全谷物是指脫殼之后沒有精制的糧食種子。它保留了谷粒麩皮、胚芽和胚乳,能為人體提供更多的蛋白質、纖維和其他必要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有權威證明食用全谷物類食品有助于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全麥、糙米、大麥、燕麥、蕎麥、高粱、黑米、小米、薏米、玉米等都屬于全谷物的范疇。讓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類成為你日常飲食的主要部分,每天至少從飲食中獲取30克膳食纖維,盡可能每頓飯都要包含全谷物、非淀粉類蔬菜、水果和豆類,每天應有大量植物性食物攝入,每天至少應攝入五份或以上的多種非淀粉類蔬菜或水果(每份至少400克),如果你以淀粉類根莖為主食,則應盡可能規(guī)律攝入吃非淀粉類蔬菜、水果和豆類。 建議四:少吃高脂、高糖、高淀粉食物 高脂、高糖的西式快餐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肥胖。我們知道肥胖是導致癌癥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多食用這些食物會攝入過多的熱量,過多熱量的囤積加之運動不足導致了體重增加、超重和肥胖,也間接產生了致癌的作用。限制高脂、高糖、高淀粉的“快餐”以及其他加工食品的攝入,包括預加工的菜肴、小吃、烘焙食品、甜點和糖果。限制這些食物的攝入有助于控制卡路里攝入并保持健康的體重。 建議五:少吃加工肉類 紅肉指的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肉,常見的主要是豬牛羊肉,當然也包括兔子、驢肉等肉類。推薦里并不完全阻止吃紅肉(如果真的阻止,那估計大部分人要瘋了)。因為紅肉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營養(yǎng)來源。 為什么紅肉吃太多會不好?研究顯示:食用過多的紅肉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一方面在高蛋白高脂肪紅肉烹調的時候大多會采用煎、烤等高溫烹調方式,這過程中就會產生雜環(huán)胺、多環(huán)芳烴等致癌物質。同時,紅肉當中富含的血紅素鐵會通過刺激亞硝基化合物的內生形成,促進結直腸的癌變。而對于加工肉類,報告建議人們能不吃盡量別吃。加工肉類指的是通過腌制、熏制、發(fā)酵或者其他方式處理過的肉品,各種臘肉、香腸、火腿、咸肉、熏肉等都是屬于加工肉類的范疇。每天攝入50g加工肉類,結直腸癌發(fā)生的風險將上升16%。每周攝入紅肉不超過三份,所謂的三份大約相當于350至500克重的熟紅肉,500克熟紅肉大致相當于700-750克生肉,但確切的轉化率取決于肉的大小、肥瘦比例、烹飪方法和程度。 建議六:少喝含糖飲料 現(xiàn)在許多人愛喝含糖飲料,甚至用飲料來代替水。和西式快餐一樣,含糖飲料也是導致全球肥胖率飆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與食物不同,攝入的含糖飲料大多沒有飽腹感,因此容易在原有的食物以外過多的攝入糖分而不自知。除癌癥之外,含糖飲料還增加了2型糖尿病和其他問題。限制含糖甜飲料的攝入,多喝水或不加糖的飲料,所謂“含糖甜飲料”是指通過加入游離糖而變甜的飲料,如蔗糖、果糖、玉米糖漿以及蜂蜜中的糖類,包括蘇打水、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糖水、大麥茶以及添加糖或糖漿的咖啡/茶飲料,但不包括“無糖”或僅使用人造甜味劑的飲料。 建議七:最好不要飲酒 1988年,酒精就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定為I類致癌物質。有充分證據(jù)表明酒精會升高口咽癌、喉癌、食管(鱗)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發(fā)生癌癥的風險,還有部分研究顯示酒精還可能導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膚癌。酒精(乙醇)經過代謝會成為乙醛,而乙醛會引起的DNA損傷和突變現(xiàn)象。而這種損傷引起的錯誤修復會引發(fā)惡性腫瘤。因此,從癌癥預防的角度上來說,喝酒沒有安全量,即使少量飲酒也有癌癥風險,因此最安全的方式是滴酒不沾。為了預防癌癥,最好不要飲酒。 建議八:不要亂吃補藥 人只有在特殊狀態(tài)下,才需要營養(yǎng)補充劑。如懷孕期間需要補充葉酸、骨質疏松者需要攝入一定的鈣補充劑和維生素D。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根本不需要任何的營養(yǎng)補充劑。而偏偏有許多人總覺得自己應該“吃點什么”來預防癌癥。報告建議,千萬不要指望通過服用保健品、膳食營養(yǎng)補充劑來預防癌癥。因為有時候不僅不能防癌,還會導致其他健康問題!至于我國人民傳統(tǒng)喜愛的靈芝、冬蟲夏草、人參等名貴藥材,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它們對腫瘤的預防有任何作用。有可能還存在各類風險比如重金屬超標等。所以不要指望通過“補點什么”來達到防癌效果,吃動平衡才是正道。不要依賴也不建議使用大劑量膳食補充劑來預防癌癥,所謂“膳食補充劑”是指含有日常“膳食成分”的產品。人們希望通過使用膳食補充劑,以獲得微量營養(yǎng)元素或其他食物成分,往往超過了日常飲食所得。 建議九:盡可能母乳喂養(yǎng) 報告的推薦和WHO的建議一致:推薦新生兒在最初的六個月內采用純母乳喂養(yǎng)的方式。母乳喂養(yǎng)可以為健康嬰兒的生長發(fā)育提供最佳的營養(yǎng),同時由于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母乳尤其是初乳被認為是新生寶寶的第一劑疫苗。除此之外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母乳還能預防部分兒童期甚至是成人期肥胖的發(fā)生。我們知道肥胖是癌癥發(fā)生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母乳喂養(yǎng)同樣也能保護媽媽,母乳時間越長,對乳腺癌的預防效果越顯著。研究顯示每5個月的母乳喂養(yǎng)可以降低2%的乳腺癌發(fā)病風險。我們建議嬰兒應接受6個月的完全母乳喂養(yǎng)持續(xù)至2歲或以上并予以適當?shù)妮o食,所謂“純母乳喂養(yǎng)”是指為僅給予嬰兒母乳(包括已經擠出的母乳或來自乳母的母乳〉,而不包括其他液體或固體食物,甚至不含水,不過,母乳喂養(yǎng)中的嬰兒可以接受口服補液、滴劑或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或藥物的糖漿。 建議十:遵循醫(yī)生建議 目前對于飲食、營養(yǎng)、肥胖和體育鍛煉對癌癥患者影響的認識在日益加深。對于癌癥的治療和康復,我們也有了更多新的認識。與癌癥的斗爭不僅僅是單純的治療過程,而是患者和醫(yī)院的綜合團隊攜手共抗病魔的過程。由于每一個患者具體情況不同,需要專業(yè)人員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提供不同的指導。癌癥幸存者都應接受來自健康專業(yè)人士關于體育活動的飲食營養(yǎng)的護理和指導,除非有其他的建議,推薦所有癌癥幸存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盡可能地遵循我們的癌癥預防建議。所謂“癌癥幸存者”是指被診斷為癌癥的人,包括正在從癌癥中康復的人。
|